大疫三年,文旅行业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不言而喻非常难。
五一假期,我走访了一些景区、景点,普遍感觉到游客相比较疫情前人数大幅减少,但是一些不是传统意义的景区,反而游人不少。
纵观整个市场状况,我发现游客减少的原因,主要还不是限流,而是这些传统的老景区,当地游客或去过,或司空见惯没有兴趣。
而外地游客受“不出省”的防疫政策限制,来不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在和景区负责人交谈中,我问到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会说缺乏游客,没有游客就没有现金流,经营就困难。
但要我说,现在最缺乏的是策划。
因为越是低谷期,越是需要策划首当其冲!
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只有策划人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心二意的本事,才能因势利导、化危为机。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这是调查能力,策划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走访市场,摸清市场脉搏,找见病因,然后运用综合知识和经验积累,开出处方。
就像前面我做的调查,我看到了消费者的需求,说明需求侧是健康的,是供给侧出了问题。
假期,人们去商业综合体游玩,去公园健身,去山清水秀的旅游景区周边安营扎寨,但是没有去传统的景区。
不是游客不出游,是没有去你那里去。
只要有供给,就会有需求的老套思维要摈弃了。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是说你要了解清楚国家的大政方针,然后做好适应发展趋势的策划。
共同富裕、全国统一大市场、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老龄化、研学、经济新常态、共享经济、创新驱动……
这些时代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迭加,必将催生新旅游体系的形成。
以前,旅游的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核心要素是“游”,其它要素都是围绕着“游”。
以后,任何一个要素单独都可以拿出来成为旅游的动机。
食,我们可以为了品尝美食而出游。
住,我们也可以为了某个民宿而康养。
行,我们还可以开着汽车,甚至房车,走到哪里游到哪里。
购,我们更可以为了购物,去商业综合体呆一整天,在那里吃饭、喝茶、看书、看电影,陪孩子玩耍。
娱,我们当然可以为了看一场演出,而去某个景点。
三心二意
三心,是初心、创心、静心。
旅游的初心是放松、快乐。
旅游的生命底线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活下去,而创新必须有创心。
旅游的策划必须静心,杜绝浮躁。

二意,是创意、生意。
没有创意,就没有生意。
没有生意,就没法生存。
露营,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比传统景区更好。
城市公园,不收费或低收费的项目吸引众多消费者,冲击大型游乐园。
《又见平遥》《南京喜事》等沉浸式演出大受消费者欢迎。
乡村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更是为久居城市的人们创造了一种别具价值的生活方式而备受追捧。
Z时代的年轻人对体验感、故事性、游戏性、艺术感、夜游等元素更感兴趣。
策划说白了是基于消费者的心理策划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内容。
景区的业态应贴近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内容更应适合亲子化、家庭化,方式应从以“游”为主,改成以“玩”为主。
针对研学旅行,要策划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的知识型、科普型、实践型的课程。

疫情中,游客的旅游模式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短途、周边、休闲、度假的“微旅游”格局已经形成,一切皆文旅的时代已经到来。
走出困境、破解难题,化危为机,策划责无旁贷,理应首当其冲!
因为,好策划就是生产力!
好策划就是推动进步和发展的最大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