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题公园景区农场农庄策划与营销(推荐) >> 详细信息 |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一个现象,农村人搬到城市里居住,农村老家的房屋闲置着,再加上年久失修没人住,所以显得整个村子都没了人气。那么,借助农村闲置的农房资源,我们能否找到一条生财之道呢?
01 全国有很多地方已经将这些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了田园民宿,形成了“田园+乐园+家园”的乡村休闲生活社区了。咱们的乡村蕴藏着很多潜力巨大的资源,青山绿水,田园风情,都是商业潜力巨大的资源。而除此之外,咱们其实还有一种重要的资源,那就是农房。最近这些年,大家都有了钱,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去城里买房子,咱们原来在村里的农房,可能就闲置下来了。乡村和城里不太一样,这些闲置的房子并不好出租,但实际上,这些农房也是乡村重要的组成部分。被闲置的农房,借助现有的共享民宿模式,咱们可以很快地找到新的生财之道。比方说,现在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日子,很多人都会选择举家出游,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人把自家闲置的农房改造成了民宿。有些农民朋友算了一笔帐,把这些农房当作民宿租出去,每个月都会有好几千块钱的租金,这样算下来,每年的农房租金甚至可能比土地流转费更多。事实上,出租农房,也是政策积极鼓励的一种模式。去年的一号文件就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今年的一号文件则更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这样一来,关于闲置农房出租的政策指引,就已经很清晰了,在乡村土地“三权分置”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闲置农房已经从之前的大麻烦,变成了现在的好资源,可以说,是个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香饽饽。农房闲置的数量是巨大的,有数据显示,2017年的时候,全国就有7千万套农房处在闲置状态。如果能够把这些农房都开发出来,那就不仅意味着大家收入能够得到提高,而且还意味着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基础性设施和相关资源能够进一步完善。从这两方面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咱们换个角度来说,乡村的文化传统传承,基础性的条件就是乡村依然有人住。通过把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乡村就有机会再次红火起来,发展乡村文化就有了更多的人气,有了更多的潜力。例如:北京密云的“山里寒舍”这是由一个古村落改造而成的乡村,最大特点是具有乡村的原始生态特征,每一间房舍外表都保留农家样貌,内部精装修,奢华与朴素混搭,舒适和自然结合,将城市化的星级酒店享受与乡村自然宁静的生活自然融合。在院子里透过围墙就能看在山间成片的向日葵田和远处的果树。城镇化是眼下的一大趋势,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咱们也不能忽视了乡村,让乡村走向落寞。要充分利用乡村的丰富资源,传承乡村的文化传统,探讨新的发展模式,则是必要的一环。农村外出务工,进城居住的人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乡村的人就少了。我们要通过市场的手段,来激活资源,让城市和乡村能够实现更顺畅地对接,咱们就能看到乡村更有活力,这种活力,可以体现为乡村的人更多,更热闹,同样也可以体现为乡村的商业模式更丰富,创业机会更多。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主要有三部分收入,租金、分红和工资收入。租金收入:农民将闲置的土地(宅地)、房屋等资产以租赁的形式流转,果园、农园等的经营权也可以一并外包,农民每年收取租金。分红收益:村民可通过房产、土地等方式入股,成为股东,每年不仅有固定的租金,年底还能按入股多少和项目的效益获取一定的分红。工资收入:如客房服务员、保安、保洁、农场耕种、果树管护等这些岗位,都可为村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咱们农村有了人气,有了更新的商业模式,有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哪咱们村里人还何愁不富呢。 |
|
推荐资讯 |
|
|
随着城市周边游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休闲农场如雨后.. |
全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