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农场拍一组‘小森林’写真,再摘一篮番茄做午饭”,9月的杭州,布布熊生态农场门口又排起长队。工作日午后,草坪上依旧铺着格子布,年轻人盘腿坐着喝手冲咖啡,远处稻田里传来孩子追逐稻浪的笑声。谁也想不到,这片300亩的土地,10年前还是一片“只产粮、不产景”的抛荒田,如今却靠“卖生活”年入600万,单日客流破千,客单价500~1000元,复购率超48%。
它到底做对了什么?我们蹲点7天,把布布熊的“赚钱肌理”拆给你看——原来“生态农场+生活美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可复制的“场景剧本杀”。 一、把“农场”拆成5层美学场景,让城里人“为情绪买单”
传统农场卖的是“斤两”,布布熊卖的是“氛围”。创始人熊晖第一次提出“生活美学”是在2014年,当时他刚从荷兰留学回来,带回来一句话:“欧洲农场是第五生活空间,仅次于家、办公室、咖啡馆、书店。”于是他把300亩地纵向切成5层立体场景,每一层都对应一种“情绪刚需”。
1. 第1层:村口“情绪缓冲带”
50米长的紫薇隧道+老船板咖啡吧,作用是把“城市节奏”切成0.5倍速。游客一下车,先闻到现磨咖啡混着青草味,耳边是风铃+虫鸣的白噪音,手机自然调成了拍照模式。别小看这5分钟“缓冲”,布布熊后台数据显示,顾客在此停留每增加1分钟,园区二次消费就提高7%。
2. 第2层:稻作“美学片场”
60亩稻田不做高产,专种“黑糯米+红香稻”两个老品种,只为秋天能拍出“红色稻浪”。田埂加宽到1.2米,方便摆拍;稻穗低头45°的位置绑了透明渔线,风一吹就是“稻穗人海浪”的GIF。每年9月,这里产出的小红书笔记高达1.2万篇,带话题#杭州小秋田#,免费给农场做3个月SEO。
3. 第3层:食材“剧本杀”
蔬菜区被包装成“可食地景”:番茄不是按斤卖,而是按“剧情盒”卖——99元一盒,里面6颗番茄+1张“番茄身世卡”,扫码就能看这颗番茄从育苗到成熟30天的延时摄影。去年“番茄剧情盒”卖出3.8万份,毛利高达68%,而传统装箱番茄毛利不足25%。
4. 第4层:手作“情绪修复所”
将废弃猪棚改造成1200㎡的“零废弃工坊”,用稻壳+粘土做杯垫,用老布头扎染。游客做完可以带走,也可以在农场“寄存”,下次来免费添一颗“情绪扣子”。寄存率达42%,等于把“复购”提前写进游戏流程。
5. 第5层:露营“一夜美学”
30亩白桦林只做30顶帐篷,错落在林窗里,每顶都面向西边,保证“日落专属”。帐篷里不放酒店白瓷杯,统一用农场手作陶,杯底刻着“今晚的星星很亮”。过夜率从2019年的19%提升到2023年的57%,平均房价1280元,比周边五星级酒店还高。 二、把“农业故事”做成“连续剧”,让用户年年“追更”
布布熊最担心的是“审美疲劳”,他们的解法是:把农场当“美剧”拍,一年一季,每季一个“叙事主题”。
1. 年度大IP:四季四部曲
春《苏醒》、夏《狂欢》、秋《丰收》、冬《蛰伏》。每季只讲一个主角作物:春是油菜、夏是番茄、秋是水稻、冬是萝卜。围绕主角做“24节气日历”——小满那天必须推出“番茄的第一口酸”;霜降那天一定是“稻田里的最后一声蝉鸣”。日历一上线,1万份3天售罄,把“来农场”变成“追节气”。
2. 月度“彩蛋”:盲盒种子票
每月1号会员群抢“盲盒种子票”,39元一张,凭票可在指定区域种下一颗“神秘作物”,收获时农场寄回。去年“盲盒种子”寄出8500份,最远到哈尔滨,快递费由用户承担,农场净赚种子差价+邮费溢价,还顺带收获一批“分布式代言人”。
3. 每周“直播”:慢直播+弹幕种菜
在稻田上方架4K摄像头,24小时直播,网友可花9.9元“认养”一平方米稻田,随时发弹幕“今天想放水”,后台工作人员看到就执行。执行完截图回传,形成“云种植”闭环。2023年“云稻田”认养面积达到180亩,等于提前把粮食以“体验价”卖掉,比现货销售溢价2.3倍。
布布熊几乎不打广告,他们的私域池有6万“铁粉”,分成三级:
1. 一级“生活合伙人”——充值1万元,送1万元消费金+1㎡菜园命名权,可带朋友免费拔菜。关键权益是“农场议会”:每月可投票决定下一季美陈主题。因为“有权”,续费率高达72%。
2. 二级“美学志愿者”——交999元年费,送12次下午茶,每次需带1位新朋友来“打卡”。新人购票后,志愿者可得20%返现。靠“老带新”,2023年带来新客1.8万人,占全年客流31%,获客成本几乎为0。
3. 三级“打卡创作者”——粉丝过1万的小红书/抖音博主,可申请“创作年卡”,全年无限次入场,但需每月发布1条笔记@布布熊。农场提供“四季脚本模板”,博主只需按模板拍,就能保证内容调性统一。目前合作博主420人,单条笔记最高带来38万元到店消费。
四、3 大“吸粉秘籍”可抄作业
1. 场景=道具+光影+情绪点
布布熊每造一个场景,先问3个问题:有没有一个“出片”光影?有没有一个“五感”道具?有没有一句“情绪文案”?缺一个就不动工。比如稻田里的“红色栈道”,只在日出前1小时和日落后1小时开灯,灯带离地30cm,刚好把稻穗照成“金红剪影”,文案立牌写着“把心事种进海里,海浪是红色的”,单这一条小红书点赞18万。
2. 故事=主角+冲突+彩蛋
讲农业故事切忌“说明书式”,布布熊的公式是:一颗种子当主角,天气当反派,节气当彩蛋。比如番茄季,主角是“黑珍珠番茄”,反派是连续暴雨,彩蛋是“第七个晴天一定最甜”。游客听完故事,再尝番茄,大脑自动把“甜”归因于“劫后余生”,溢价空间自然打开。
3. 会员=身份+权力+分红
传统会员只有“折扣”,布布熊给“身份”——你是合伙人;给“权力”——你能投票;再给“分红”——你带人来就有收益。把“消费者”升级成“利益相关者”,才能真正实现“自传播”。
10年前,熊晖说“要让农业变得性感”,被同行笑“矫情”;10年后,布布熊用600万年营收证明:当农场不再只是“生产基地”,而是“生活片场”,土地就能长出“情绪价值”。下一个10年,布布熊打算把“美学剧本”输出到全国100个乡村,让每一片稻田都能拍成电影,让每一颗番茄都自带故事。也许不久的将来,“去村里生活一天”会成为城市人的“刚需”,而布布熊已经提前把“美学椅子”摆好,只等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