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下、稻田旁、街道边,身着精美民族服饰的游客们变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黎平县肇兴侗寨景区日常的一幕。一场抖音变装挑战赛,正在悄然改变中国文旅行业的游戏规则。
“来来来,姑娘往左边靠一些,眼睛尽量朝我右后方看,头稍微抬一些,微微笑一下,咔,非常好!”在黎平县肇兴侗寨景区里,摄影师们忙碌地为游客记录下最美的瞬间。
截至2022年8月22日晚,“挑战贵州宣传大片之肇兴侗寨”抖音话题挑战赛累计播放量超1.4亿次,累计获赞超400万。
在文旅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景区活动正从单向游览向双向互动转变。黎平县通过精心策划的“侗寨变装”挑战赛,将古老的侗族文化与现代社交平台完美融合。
据统计,这项挑战赛吸引超300名旅游博主参赛,话题热点一直高居同城榜榜首。这种变装热潮并非个例——庐山“匡庐雅集”诗词变装挑战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400万人次,登上抖音同城热搜第一名。
内容设计攻心。黎平县巧妙设计了“每月最高点赞前三名可获得3000元、2000元、1000元现金奖励”的机制。丰厚的奖励激发了用户的参与热情,形成了源源不断的内容生产循环。
技术赋能体验。一些景区引入AI换装技术,让游客能够“秒变民族风”。怀化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AI换装屏可以瞬间让您‘穿上’苗族、侗族服饰留影”。
明星引流效应。2025年暑假,多位明星在景区扮演自己曾经的经典角色,为游客们带来别样体验。《隋唐英雄传》里饰演李世民的郑国霖、《倚天屠龙记》中扮演张无忌的马景涛都加入了这一行列。
平台联动扩散。黎平县通过抖音平台发起挑战赛,在中国旅游集团的精心指导下,邀请了一批网络知名旅游博主参加挑战。这种专业策划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话题的曝光度。
3、 流量变客量:如何实现游客量500%增长? 变装挑战带来的巨大网络流量如何转化为实际游客量?黎平县展示了精彩的转化路径。
沉浸式体验驱动。襄阳奇幻谷与邓紫棋团队联合推出“演唱会+主题乐园”专享门票套餐,以单日转化率超**35%**的成绩引发行业关注。这种“一票双享”模式将观众转化为游客,延长了消费链条。
文化深度融合。庐山市通过“匡庐雅集”活动,让李白、苏轼、白居易等曾在庐山留下经典诗篇的文豪身着古装,在景区与观众互动。洞宾悟道、伯虎招亲、羲之字谜等活动,让游客尤其是中小学生兴奋不已。
情感价值提升。开封万岁山武侠城被誉为“中式迪士尼”,其成功不仅因为门票价格亲民(80元畅玩三天),更因为提供了500多种沉浸式互动活动。平价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吸引游客的是情绪价值和文化体验。
图片由锦上添花提供
精准定位主题。成功案例都抓住了当地文化特色:黎平突出侗族文化,庐山强调诗词文化,莽山则打造武侠主题。主题要具有视觉表现力和文化感染力,才能激发用户参与意愿。
全流程体验设计。景区剧本杀活动小程序的功能设计需要在贴合景区特色的基础上,为游客打造更沉浸的剧情体验。角色背景与换装指引、实景线索与道具提示等版块设置,能强化剧情的代入感。
线上线下联动。莽山武林大会推出“穿汉服免门票”活动,吸引众多国风爱好者前来打卡。同时设置丰富的武林闯关打卡活动,完成挑战的游客有机会抽取限量版“武林盲盒”礼品。
技术赋能创新。怀化通过“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游客不仅可以AI换装秒变民族风,还能与历史名人“AI分身”对话。
社交互动设计。开封万岁山武侠城设置了全天候高密度表演、NPC自由互动、银票换礼品的任务机制。这些互动设计鼓励游客自发穿汉服cosplay,为游客带来新鲜感。
文旅行业需要警惕“重流量轻内容”的风险。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王晓峰指出:“音乐IP的引流效应具有时效性,景区需持续优化产品供给,避免陷入‘一锤子买卖’的困境”。
建立持续创新机制。万岁山武侠城通过将经典武侠IP拆分为连续剧情,贯穿游客在园区中的4到8小时活动线,显著提升了内容供给密度和游客停留时间。目前,该景区的二次消费占比已提升至40%,年内目标为50%。
开发衍生消费场景。襄阳奇幻谷的专享门票套餐包含园区内餐饮折扣券、特色项目快速通行证等增值服务,形成“演出体验+主题游乐+消费优惠”的闭环生态。数据显示,套餐购买者中,跨省游客占比达62%。
打造年度活动体系。业内专家建议探索“年度音乐季”“艺人主题馆”等长效运营机制,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品牌资产。莽山景区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模式,持续打造“清凉IP”,结合体育、赛事等元素提升吸引力。
2022年1月至7月底,黎平县接待旅游人数为471.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7.55亿元。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莽山旅游区接待游客144.97万人次,同比增长20.89%。文旅融合正在为传统景区注入新的活力。
技术赋能正在改变旅游体验。在怀化,游客可以AI换装秒变民族风、与历史名人“AI分身”对话、乘船沉浸于光影演绎的五溪历史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