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品突围:预约制控流 + 高价值菜品,把 “打卡客” 变成 “回头客”
在餐饮行业,“网红店” 往往面临一个困境:靠场景吸引的 “打卡客” 缺乏忠诚度,新鲜感过后便门可罗雀。但后山烤肉酒屋却成功避开了这个陷阱,核心在于它没有把 “场景” 当成唯一的卖点,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产品,将 “打卡流量” 转化为 “复购客流”。
首先,在菜品设计上,店铺摒弃了传统烧烤店 “重数量轻质量” 的思路,走 “精致化、差异化” 路线。烤肉品类选择了雪花牛小排、黑猪五花、秘制鸡翅等高品质食材,每一块肉都经过 24 小时的低温腌制,搭配自主研发的三种酱料 —— 摩洛哥风情孜然酱、黔式麻辣酱、蒜香黄油酱,既满足了年轻人对 “异域口味” 的好奇,又贴合了本地人的饮食习惯。除了烤肉,店铺还推出了一系列 “场景适配” 的产品:比如装在彩色琉璃杯里的摩洛哥薄荷茶、搭配手工陶罐的麻辣小龙虾、用藤编托盘盛放的甜品拼盘。这些菜品不仅口味出众,更具备 “高颜值”,适合拍照分享,进一步强化了场景与产品的关联性。
其次,店铺实行严格的 “预约制”,这一策略看似 “反常识”,却成了提升用户体验与客单价的关键。创业者表示,实行预约制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因客流过多导致的服务质量下降。通过预约,店铺可以提前了解顾客的人数、口味偏好,甚至为顾客预留视野好的座位。同时,预约制也巧妙地筛选出了 “高意愿消费群体”—— 愿意提前预约的顾客,往往对体验有更高的要求,也更愿意为优质服务买单。在消费过程中,服务员会根据顾客人数推荐合适的菜品组合,避免浪费的同时,也能引导顾客尝试高价值产品,比如人均增加 30 元点一份特色酒饮,或加 20 元升级一份雪花牛小排。数据显示,实行预约制后,店铺的客单价从最初的 88 元提升至 108 元,复购率也达到了 3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店铺还注重 “细节体验”,让顾客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 “被重视”。比如,为过生日的顾客免费布置摩洛哥风格的生日场景,赠送手工制作的甜品;为情侣顾客提供 “双人露台座位”,搭配玫瑰与蜡烛;甚至为带孩子的顾客准备了藤编玩具与儿童餐具。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极大地提升了顾客的满意度,很多顾客表示 “不仅来打卡,更愿意带朋友再来”。
三、盈利升级:从 “卖烤肉” 到 “卖场景”,多元收入结构破解盈利天花板
如果后山烤肉酒屋仅仅依靠餐饮收入,即便客单价再高,也很难实现年入 600 万的目标。真正让它突破盈利天花板的,是创业者打造的 “多元收入结构”—— 从 “卖烤肉” 升级为 “卖场景”,将单一的餐饮空间,变成了可承载多种消费需求的 “社交平台”。
第一块收入来源是 “活动定制”。随着店铺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咨询 “能否在这里举办活动”。创业者敏锐地抓住这一需求,推出了 “场景定制服务”,包括户外婚礼、生日派对、公司团建、品牌发布会等。为了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店铺专门组建了一支活动策划团队,提供从场地布置、菜品定制到流程设计的一站式服务。比如,一场摩洛哥风格的户外婚礼,店铺会用白色纱幔、彩色灯笼、鲜花拱门装饰场地,搭配融合了本地特色的婚宴菜单(如烤全羊、酸汤鱼与摩洛哥甜品结合),收费从 1.8 万元到 3.8 万元不等。据统计,活动定制业务每月能为店铺带来 15-20 万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 20% 左右。更重要的是,一场成功的活动,会带来大量的 “二次传播”—— 比如婚礼的宾客会拍照发朋友圈,品牌发布会的参与者会在社交媒体分享,这些都为店铺带来了新的流量。
第二块收入来源是 “场地出租”。除了定制活动,店铺还推出了 “场地分时出租” 服务,针对小型聚会、摄影团队、自媒体博主等群体,按小时收取租金。比如,摄影团队租用露台拍摄短视频,每小时收费 500 元;自媒体博主租用室内空间做直播,每小时收费 300 元。这种模式不仅盘活了店铺的闲置时段(如工作日的白天),还通过这些 “专业用户” 的内容创作,进一步扩大了店铺的影响力。比如,有本地摄影工作室将后山烤肉酒屋作为 “摄影基地”,推出 “摩洛哥风情写真套餐”,间接为店铺带来了更多的客源。
第三块收入来源是 “周边产品销售”。为了进一步挖掘品牌价值,店铺还推出了一系列与摩洛哥风格相关的周边产品,比如手工马赛克杯垫、藤编餐篮、秘制酱料礼盒等。这些产品不仅可以在店内购买,还通过微信小程序、本地生活平台进行销售。虽然周边产品的收入占比不高(约 5%),但却增强了品牌的粘性 —— 顾客购买周边产品,既是对品牌的认可,也能在日常生活中 “回忆” 起在店铺的体验,从而提高复购率。
四、成功秘籍:小地方做 “大体验”,抓住 3 个核心逻辑
后山烤肉酒屋的成功,并非偶然。透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总结出小地方餐饮创业的 3 个核心逻辑,这也是它能够实现 60 万投入、600 万营收的关键。
第一,反差感创造稀缺性。在小地方做餐饮,最忌讳的就是 “随大流”。后山烤肉酒屋的成功,在于它打造了 “本地没有、别处少见” 的体验 —— 在黔西南的山间,呈现摩洛哥的风情。这种反差感不仅满足了年轻人 “猎奇” 的心理,更创造了 “稀缺性”,让店铺成为本地的 “标志性打卡地”。对于小地方的创业者来说,不需要追求 “大而全”,而是要找到 “小而特” 的切入点,通过差异化的体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独特的品牌认知。
第二,流量转化靠 “体验闭环”。网红场景能带来初始流量,但要把 “打卡客” 变成 “回头客”,必须靠 “体验闭环”—— 从场景到产品,从服务到细节,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 “用户体验” 展开。后山烤肉酒屋通过精致的菜品、贴心的服务、严格的预约制,让顾客不仅 “拍得好看”,更 “吃得满意、玩得开心”。这种 “体验闭环” 不仅提升了复购率,还能让顾客主动传播,形成 “流量 - 体验 - 传播 - 新流量” 的良性循环。
第三,盈利升级靠 “场景复用”。传统餐饮的盈利模式单一,容易受限于 “翻台率” 和 “客单价”。后山烤肉酒屋的突破在于,它没有把 “场景” 只用于餐饮,而是通过活动定制、场地出租、周边销售等方式,实现了 “场景复用”,让同一个空间产生多重价值。对于小地方的餐饮项目来说,要想提高盈利天花板,就必须跳出 “餐饮思维”,思考如何将 “消费空间” 转化为 “社交空间”“传播空间”,从而挖掘更多的收入来源。
在后山烤肉酒屋走红后,兴义市出现了不少模仿者,有的主打 “东南亚风”,有的打造 “ins 风”,但大多没能复制它的成功。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模仿者只学到了 “表面的场景”,却没有理解背后的 “体验逻辑” 和 “盈利思维”。对于创业者来说,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 “复制一个场景”,而是找到适合本地市场的 “体验模式”,并持续优化、创新。